钓鱼岛
2011年1月11日 in 海运出口
在官方文件中,该群岛在中华民国称作“钓鱼台列屿”;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新闻稿有时写“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”;在民间和传媒中,“钓鱼岛”及“钓鱼岛群岛”均可泛指整个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。“钓鱼台”/“钓鱼岛”一词既可以仅指主岛,有时亦可全部群岛。其中主岛“钓鱼岛”在日本称为“鱼钓岛”。
钓鱼屿曾在明朝著作《顺风相送》[9]《使琉球录》出现。日本在1900年前,早期纪录均采用中文名称,其中主岛称为“鱼钓岛”(Uotsuri),其余群岛亦采用“赤尾屿”、“黄尾屿”等中文名称。[10]
1884年,英国海军调查该岛时,首次采用Pinnacle Islands Group一词形容钓鱼岛群岛一带的礁石,但近年Pinnacle Islands亦泛指整个具争议的岛群。[11][12]
1900年,日本冲绳县师范学校一位名叫黑岩恒的教师[13]到达该群岛时,按照英文Pinnacle一词,翻译成“尖阁列岛”(Senkaku Retto) ,但直到1950年代,日本外交部在“日本外交文书”中才首次以尖阁列岛作为日本官方名称。[10]
在国际间,中方的译名常翻译成Diaoyu Islands、Diaoyutai Islands、Diaoyutai、Tiaoyutai、或闽南话Tiò-hî-tó,但以Diaoyu Islands的使用率最高。日方译名则写成Senkaku Islands。
2010年,英文传媒报道中日纠纷时,大多媒体将两词并列使用。
钓鱼屿曾在明朝著作《顺风相送》[9]《使琉球录》出现。日本在1900年前,早期纪录均采用中文名称,其中主岛称为“鱼钓岛”(Uotsuri),其余群岛亦采用“赤尾屿”、“黄尾屿”等中文名称。[10]
1884年,英国海军调查该岛时,首次采用Pinnacle Islands Group一词形容钓鱼岛群岛一带的礁石,但近年Pinnacle Islands亦泛指整个具争议的岛群。[11][12]
1900年,日本冲绳县师范学校一位名叫黑岩恒的教师[13]到达该群岛时,按照英文Pinnacle一词,翻译成“尖阁列岛”(Senkaku Retto) ,但直到1950年代,日本外交部在“日本外交文书”中才首次以尖阁列岛作为日本官方名称。[10]
在国际间,中方的译名常翻译成Diaoyu Islands、Diaoyutai Islands、Diaoyutai、Tiaoyutai、或闽南话Tiò-hî-tó,但以Diaoyu Islands的使用率最高。日方译名则写成Senkaku Islands。
2010年,英文传媒报道中日纠纷时,大多媒体将两词并列使用。
相关日志